【专访】比亚迪天使投资人夏佐全:投资比亚迪和优必选的感觉很像

【专访】比亚迪天使投资人夏佐全:投资比亚迪和优必选的感觉很像

孤寂好友 2025-02-13 百科报 9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陆柯言 林腾

界面新闻编辑 | 林腾

在硬科技投资圈,夏佐全和他的投资神话几乎无人不晓。

1995年,从事证券工作的夏佐全掏出30万元,投资了一位名叫王传福的年轻人,并加入了后者创办的比亚迪。20余年后,比亚迪为夏佐全带来了将近6万倍的回报。

比亚迪的投资和任职经历,几乎改变了夏佐全的一生。财务出身的他第一次经手了从租厂房、招人手、组织生产到产品上市的全过程,也体会到了制造业的艰辛。

投资制造业不像房地产和金融,一块地皮就能赚几个亿,制造业让你对人生有完全不一样的理解,觉得即使赚到了钱,也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是对此充满敬畏”,夏佐全说。

2003年,夏佐全创办了深圳市正轩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裁,成为一名职业天使投资人。他被看作是一位与时代节奏并不“合拍”的投资人。在深圳房地产遍地是黄金的90年代,他把一半身家在了吃苦的制造业。而在资本大量涌入移动互联网的2012年,他却坚定地看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专访】比亚迪天使投资人夏佐全:投资比亚迪和优必选的感觉很像

是近日在港股颇为热门的优必选也成为了继比亚迪之后发掘的一个明星项目

就在一个月前,作为优必选非执行董事、天使投资人夏佐全还发布了声明,承诺自1月16日起的12个月内,将不以任何方式减持其所持的股份。他在声明中称,长期坚定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认可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与产品的领先与抢跑优势。

对于被投企业,夏佐全从不谈对赌、不谈回购,也不约束业绩和上市节点。“现在对赌回购害死了多少企业?如果你没有回报的把握,你就不应该去做这个投资,不能把你的风险转嫁到创业者身上。”

近日,夏佐全接受了界面新闻的专访。在采访中,他再次重申了自己对具身智能赛道的乐观预期,也分享了自己与主流机构迥然不同的投资理念。

以下是采访全文(经编辑整理):

关于投资比亚迪

界面新闻:投资比亚迪是一个怎样的契机?

夏佐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大江南北都出现了做生意的热潮,我也去深圳找机会。经吕总(王传福表哥吕向阳)介绍认识了他的表弟王总(王传福),他当时28岁,在深圳一家电池公司做得特别好。

我对王总印象很深,他非常有激情,而且对自己要做什么事有一套很清楚的逻辑,对电池行业的商业模式也非常了解,让我产生了一种很强的信任感。我们三个人在酒店畅谈了三天两夜,每天晚上聊到凌晨三四点,憧憬未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这样一个契机,决定投资他创业。

界面新闻:这笔钱对你来说算大钱吗?

夏佐全:总仓位的50%以上,也算是超级重仓。

界面新闻:这是你第一次做一级市场投资,就成功了。

夏佐全:很多时候是机遇大于判断。大的背景还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国运使然,外资涌入,中国经济开始高速增长,电池行业也在逐渐从海外转移到中国,我们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

界面新闻:这笔投资应该对你影响很大。

夏佐全:可以说是影响了我的一生。一方面是赚取了巨额财富,另一方面整个是改变了我几乎80%的价值体系。因为我不止是投资比亚迪,我也参与过管理,跟兄弟姐妹共同奋斗过。

做实业要去租厂房、建厂房、招人手,从几十个人到几万人,每天朝夕相处、共同奋斗,你会意识到创造财富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而不是像做地产和金融一样,一块地皮就能赚几千万、几个亿,这就让我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觉得即使赚到了钱,也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是对此充满敬畏。

比亚迪的经历也影响了我的投资风格。我的投资理念可能和现在的90%以上的投资人都不一样,我很少谈退出。我跟LP和创业者传达的观点都是一样的,做投资首先不是为了赚钱,至少不是最重要的目的,而是助力优秀的年轻企业家成功,同时也助力国家。

关于投资优必选

界面新闻:优必选算是你的第二个明星项目,你是在什么契机下接触到优必选的?

夏佐全:差不多是13年前,我一开始是自己做投资,后来和朋友一起做了个基金,入股了10%,然后接触到了优必选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给我一种比亚迪的感觉,特别令人兴奋。

那个时候机器人技术已经有了一些发展,深度学习、5G通信技术也在起步,我本身也觉得机器人比较有趣。而且在制造业里,已经有机器人手臂在帮助汽车生产了。我当时非常笃定,这种技术以后一定会应用到工业和生活中,肯定会是一个大趋势。

优必选的创始人周剑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和比亚迪王总感觉很像。他虽然不是技术背景,但是他有制造业的经历,本人给我感觉很酷。而且他为了创业,把自己原来做企业赚的几千万砸进去了,房、车都卖了,你会觉得他非常执着。

我看完这个项目,当时就站起来了,我说这个项目非常好,跟团队说,你们一定要投资。但其他投资人很多都是金融背景,他们听不太懂,问我这个项目要怎么赚钱?其实我当时也没想清楚,但我认为这种趋势是一定的,值得去冒险的。他们不吭声,最后我说,你们要是不投,我就自己来投。

后来大家认可我的逻辑,还是投了,只投了400万。为了体现公平,基金投400万,我个人就少一点,投370万

界面新闻:你有想过这个项目有可能会失败吗?

夏佐全:肯定的,但是我们可以承受这个失败。我也知道就这个钱不够,但不够我还可以再投。做硬件是非常花钱的,大概过了几个月,他钱就花完了,我个人又增资了600万。我跟周剑说,你不用担心,你再去跟银行融1000万,我来做担保。就这几笔钱,让优必选把产品的基础打磨好了,把机器人关节上的核心技术做出来了。

界面新闻:你的投资风格很有意思,1992年大家都去搞金融和房地产,但你去投了比亚迪这样一家制造业公司。2012年,大家都去看移动互联网,但你又投了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又是一个大家都看不懂的前沿项目。

夏佐全:我基本上还是以硬件为主,主要是从比亚迪开始,接触的圈子都在硬件行业。其实腾讯出来的时候,我们手上也有钱,但它不在我的圈子里,也不在我的认知范围之内。

界面新闻:你只投了优必选这一家机器人公司?

夏佐全:对,我们在优必选的占股一开始还是不小的,有15%理论上我还可以占更多股份,但是我不追求绝对收益,只要他成功了就可以了。我赚五个亿还是十个亿都一样。我们不是做金融,不追求绝对收益,不然企业家就没有动力了。投了一家企业之后,理论上我们不会再投同样的竞品,这也是一种商业道德。

界面新闻:优必选一直在亏损,作为投资人,你会有很大压力吗?

夏佐全:确实担心过它不会成功,因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路径太长,后面不一定能融到钱,毕竟我们只是早期投资。一度我也认为它撑不下去了,毕竟到现在为止,具身智能大规模进入家庭、工业、教育、养老,都还是很早的阶段。

但比较欣喜的是,到今天这个时间点,具身智能的大规模产业化,并运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已经是一个确定性事件了。现在具身智能赛道已经非常热闹了,而其中优必选做得最早,踩的坑最多,积累的技术也最多,再加上周剑有很强的运营能力,我相信很多之后出现的人形机器人公司都打不过他。

所以我们作为天使投资人也更加坚定,虽然前面也卖了一点(优必选),因为要平衡一下我们的现金流,但大部分的股份还在。我们还是看好优必选能够成长为万亿市值的伟大公司

界面新闻:腾讯今年1月大幅减持了优必选,你怎么看?

夏佐全:腾讯是个大厂,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行业有很多布局,优必选对他来说只是一笔投资,我觉得它卖也可以理解。除了优必选之外,它也卖很多自己投资的企业,然后大额回购自己的股票。因为他的大股东未来大概率是要一直卖,如果他自己不回购的话,他撑不住。

界面新闻: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和生活中的落地时间点大概是怎样的?

夏佐全:进工厂搬运可能就是这一两年的时间。优必选的机器人已经在比亚迪、富士康这些工厂实训了。进入家庭的话,很有可能就是在五年之内。

界面新闻:黄仁勋说未来的机器人顶级公司,一定会诞生在大湾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夏佐全:我赞同,因为他对这个行业洞察很深。人工智能只要牵扯到硬件落地,大湾区是最强的。

关于投资风格

界面新闻:具身智能现在非常受关注,很多人想投,但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投?

夏佐全:还是看人。要把商业这一块想的很透,对技术、资源把控,做事又很厉害,我们希望找到这样的人,我们愿意去投。大模型这一块,原来我们一直不敢动,觉得中国企业在软件领域存在先天不足,但最近也在看一些应用的项目。

界面新闻:投前沿的、不被看好的项目,你会不会有一种独行者的感觉?

夏佐全:大家都在谈耐心资本,我理解的耐心资本,就是要长期、专业、友好。早期投资人必须要专业,有相当的企业背景和技术背景。并且,我们投资的企业,只要是我们领投的,除了法律职业道德和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我们不约束任何业绩,也不约束上市节点。我们投了一百多家企业,没有回购,没有对赌,也不允许对赌,这是我的原则和价值观。我跟LP说,你把钱交给我,你就要相信我,我会对你负责,我会对你透明,但是我损失了,你要认,因为你是做投资,你又不是发行债券。

我们也希望投资者,在早期或者中期都这样去做。现在对赌回购害死了多少企业?有人振振有词地,我拿着国家的钱(就要有回报),那你就不要去做这个投资,你就不应该去做这个投资,你不能把你的风险投资转嫁到创业者身上。风险投资就应该承担风险,为什么要把你的风险做成债券呢?

这就是中国创投行业不健康的地方。如果中国没有健康的创投产业链,就很难有真正有技术的成功企业出现。有些人说搞对赌是为了防骗子,但也把很多创业者搞死了。这就要求投资人足够专业,你对行业没有认知,对经济趋势没有判断,那你当然就有可能损失。

界面新闻:有一个背景,现在LP多了很多国资,作为管理者,可能他们面临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夏佐全:但国资应该进入风投行业吗,理论上是不应该的。风险投资九死一生,没有这个胆就别来。

界面新闻:那你们怎么看柔宇这个项目?

夏佐全:十多年前我看过柔宇的BP,当时就否决了。三个高学历归国年轻人,没有任何国内制造背景,进入一个这么耗钱的行业,他能成功吗?

界面新闻:你的眼光很独到。

夏佐全:我对制造业比较了解,但互联网行业我就完全看不懂。其实优必选的周剑也有很多人质疑他,但他做过企业,比较务实,总体比较落地。而且他心智比较成熟,我们在旁边可以说说他,如果欲望太高就把它压一压。有时候创业者身边需要投资人提醒,让他少踩一些坑,他就有可能不死。我经常问一些年轻创业者,当你融资很顺利的时候,是你自己的能力吗?还是行业造就了你?他就清醒了。

界面新闻:制造业是慢,但互联网是相反的,需要很快的迭代。你觉得制造业技术型的创业者,和黄峥、张一鸣这类互联网创业者,有哪些区别?

夏佐全:制造业快不了。你要积累技术、打通从研发、生产、管理、到人,到大规模量产,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认为,中国互联网快的巨大代价,是部分摧毁中国过去四五十年积累的传统行业,背后损失的钱和互联网赚的钱,你没办法去算账。本来它可以不那么快,它是可以慢慢转型的。你只看到那些辉煌的互联网人,但99%以上的人赚不到钱,或者是给平台打工,或者在死亡线上挣扎。

界面新闻:总结一下你的投资标准?

夏佐全:第一,投前沿技术,能够改变我们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国力的前沿技术,这个方向是不变的。我们也投了一些合成生物学、量子科学、航空航天之类的项目。

第二,看人。这个人不仅要有技术背景,甚至要有一定的创业的经历,或者说商业天赋,要能够面对非常激烈的竞争。

比亚迪创业时期,竞争并不激烈。我们主要跟老外竞争,只要效率高就可以超越他们。但现在在中国创业,同时面对至少10个以上的竞争对手,你要能卷死别人。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你改变不了。同时还要有韧性,因为做实业没那么快。你还得有非常强的跟资本打交道的能力。换句话说,你必须是个六边形战士,

第三,我们也希望中国的科研界能够积极做前沿的发明。

这个一直是中国的短板。在科技行业,从理论、工艺、技术到产业化,完全属于中国的还少之又少。比如锂电池,理论在英国,产业化在日本,最后我们跟对了,互联网也是。目前我们还有一些红利,比如海外回来的一些技术人才,但是等到这些红利消失之后,美国把技术封锁之后,我们投什么?这条路必须要我们自己去走。未来二三十年,所有的技术底座都要自己建起来。不仅要发明出来,更要产业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学习使用0830,本文标题:《【专访】比亚迪天使投资人夏佐全:投资比亚迪和优必选的感觉很像》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